close

 

 


一篇要再簡單介紹一下他的頻寬管理功能
頻寬管理中有三個分類, 分別是:
Session Limit, Bandwidth Limit 和 Quality of Service(QoS)




Session Limit:
顧名思義, 就是對 NAT session 的限制
使用者可以自己針對不同的 IP 範圍給予不同的 session 限制
此外, 還可以配合使用 Time Schedule 設定要啟用的時段
1997244032.jpg





一般來說, 這個功能用來對付重度 p2p 使用者就已經挺好用了
session 一旦被限制在某個合理的範圍
就算種子再多, 也不至於會嚴重影響到其他人的使用了




Bandwidth Limit:
有了 session limit 當然還是不太夠
因為遇到大水管 session 不必太多, 也可能會占據大量頻寬
因此, 再配合 bandwidth limit 就會更完美了
1645634807.jpg





基本上頻寬限制方法也跟 session 限制類似
指定一個 IP 範圍後, 便可以針對上傳及下載分別設定限制
最多好像是10組, 而不在範圍內的便是用預設值
其中限制的方式又可以分為兩種: Each 或 Share
Each 是指對該 IP 範圍內的每個 IP 分別限制在某個固定上傳及下載頻寬
而 share 則是該 IP 範圍內所有 IP 將會 "共享" 該上傳下載頻寬限制
可以根據需求, 很彈性的使用


設定中還有個不起眼的 checkbox 看描述就是自動頻寬的調整
筆者啟用了這個不起眼的勾勾, 小小的測試了一下
感覺這功能還蠻貼心的, 效果還不錯哩


因為在大家都在上網的尖峰時刻, 頻寬管理是挺好的
不會因為有人開了 BT 或瘋狂下載就癱瘓別人的網路
但啟用頻寬限制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:
當大家都沒有在使用網路的離峰時刻, 就會有太多閒置的頻寬
但是卻是看得到,吃不到....實在太可惜啦


這個時候若自動頻寬調整有被啟用的話
Vigor2930 會自動的讓你可以"超頻", 超越設定檔裡的上傳下載限制
筆者實際測試的結果 感覺還不錯
雖然可以超頻, 但也還不至於會吃乾抹淨
一旦其他人也有頻寬的需求時, 就會再度恢復原本的限制
不至於影響到其他人的正常使用
3067281279.jpg





配合上圖 Diagnostics >> Data Flow Monitor 頁面
便可以清楚看到當前的頻寬及 session使用狀況
有括號 如: 1 / (2048) 就是代表先前提過的,該IP屬於 Shard 模式
有加號的就是啟用自動頻寬調整而超頻的
如: 408 / 200+ 就是限制 200 但目前已使用 408




Quality of Service(QoS):
QoS這個部分老實說, 對新手會有點挑戰性
弄不好也可能會弄巧成拙的
基本上就是提供三種不同的 calss 可以自行分類
每個 calss 可以根據各種 protocol service, IP, DiffServ CodePoint...不同的組成
之後再給予每個 calss 合適的保留頻寬比例

3153604805.jpg




例如:
calss1: HTTP,HTTPS,POP3,SMTP,DNS, TELNET 等常用的重要服務給 40%
calss2: FTP, VPN 之類的占 30%
calss3: 或許可以設定一些特定的 IP 占 20%
不屬於三個 calss 的流量 就會被歸類為其他類占 10%

1312209005.jpg




其實設定細項還頗多, 相較於上述的頻寬限制設定也複雜的多
筆者也還在持續摸索當中, 也就不再多做介紹啦
(其實是 bandwidth + session limit 已經足夠應付筆者的需求了, 就偷懶啦)  




這篇主要是介紹 Vigor2930的頻寬管理部分
相信透過適當的設定, 是可以對頻寬做最有效率的分配使用
應該是足夠應付大多數人的需求了


較大的缺點應該是對首次接觸的人可能不是很好上手
特別是 QoS 的設定部分, 官方文件一下子也不是很容易理解
希望透過這篇分享 可以對有興趣的人使用上有些許的幫助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sley0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